小朋友唔肯開金口 聽音樂有冇幫助?
撰文: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
家長期待孩子牙牙學語的心情,孩子第一次「開金口」的感受,大概要當過父母方能體會。家長希望孩子盡快開始說話,以千方百計引導孩子發聲。口部訓練對於說話能力的發展固然重要,但家長也不能忽略聽覺訓練,因為這是語言培訓的重要前提。
聽覺刺激與語言表達的關係
聆聽與表達、接收與輸出,兩者關係密切,也有相輔相成的作用。而在幼兒階段,孩子的接收若不足夠,對於輸出多寡絕對有直接影響。筆者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作分析,聽障人士在語言表達方面都有困難,但這並非因為他們的口部肌肉或相關能力有問題,而是源於缺乏聽覺渠道的輸入。沒有聲音內容的驗證與比較,儘管口部發展正常,也會因沒有「庫存」,而未能「供應」。因此,家長要留意有否給予孩子足夠的聽覺刺激。
多元化的聽覺刺激
也許有家長會說,我當然知道這個道理,而且也努力輸出大量聲音給孩子:常常跟孩子說話、講故事和向孩子描述周遭環境等,更會使用不同語言進行。這固然是很理想的聽覺刺激,然而,以上內容雖然豐富,性質卻很相似 ─ 全部屬於語言。其實,聽覺接收可以很多樣化,例如音樂就是一種有助提高孩子語言能力的素材。反過來說,通過孩子聆聽音樂的表現,家長可以從中了解孩子的語言發展。
音樂有利語言發展
吹奏口琴 體驗聲音與呼吸的變化
同樣的樂曲通過不同樂器演奏,感覺可以截然不同。這對於孩子的聆聽敏銳度也是很好的訓練。除了聽唱片或電腦播放音樂檔案,如果能讓孩子接觸真實的樂器,實際操弄,讓他們更清楚不同材質的樂器與聲音的關係,也是既好玩又有意義的活動。眾多樂器中,口琴是很好的訓練工具。吹口琴的時候,幼兒需要用口呼氣,從而有機會體會聲音與呼吸間的變化。幼兒吹奏口琴,運用舌頭及嘴唇製造聲音,讓彼此間得到協調,正是口部運用的重要基礎。
唱兒歌學說話
除了模仿日常生活對話外,唱一首可愛的兒歌亦有理想的果效,用音樂來盛載語言能夠增強記憶,加深印象。假如幼兒能夠跟著唱,即使剛開始時未能發出正確語音,在模仿的過程中也能訓練說話能力。
萬丈高樓從地起,孩子將來能夠有良好語言能力,幼兒時期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。通過運用音樂和樂器,幼兒可以在輕鬆有趣的方式下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,家長們不妨多多嘗試。
©2023 版權屬 宣道會社會服務處所有
Powered by Parents Daily